貝時璋(Shitsan Pai;1903.10.10~2009.10.29),生物學家。生于浙江鎮海。1921年畢業于上海同濟醫工專門學校醫預科。1928年獲德國土濱根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曾任浙江大學教授、生物系主任、理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北京實驗生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物理系主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

中文名

貝時璋

外文名

Shitsan Pai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鎮??h

出生日期

1903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

畢業院校

同濟大學,圖賓根大學

職業

生物學家、教育家

曾任職務

浙江大學生物系主任、理學院院長

主要成就

一直從事實驗生物學研究工作,對生物的細胞常數、再生、性轉變以及細胞的結構和分裂等作了研究,發表了一系列論著。20世紀30年代初期,在豐年蟲中間性的性轉變過程中觀察到細胞重建現象。70年代至今,相繼在豐年蟲、雞胚早期發育、小鼠造血系統(骨髓)、根瘤菌和沙眼衣原體等方面進行了細胞重建的研究,首次發現細胞的繁殖增生除細胞分裂之外,還存在著另外一條途徑—細胞重建,創立了“細胞重建學說”。鑒于他長期從事實驗細胞學研究取得的卓越成就,德國土濱根大學又于1978年、1988年和2003年三次授予博士學位。中國國家天文臺將1996年發現的第36015號小行星命名為“貝時璋星”。[1]

往事略集

1903年出生的貝時璋院士是1948年遴選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也是最年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

過了百歲之后,貝時璋的味覺、嗅覺和觸覺功能還很好,只是從1999年96歲開始,他的聽覺和視覺功能逐漸萎縮。與人對話時,就由家人用水彩筆寫大字給他看,或者用手指寫在老人的手心里。貝時璋用放大鏡細細看每一個字,偶爾碰到字數多的問題也會提抗議:寫得簡單一點嘛!

貝時璋一生沒有生過大病,98歲之前沒有住過醫院,除了正常的體格檢查,他是不去醫院的,平常幾乎不打針吃藥??偨Y自己的長壽經驗時,貝時璋認為主要得益于4個方面:淡泊名利,寬厚待人,適當運動,注意營養。

從中關村北一條的住所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來回3000步,這條路貝時璋走了整整40年。今天,這位年逾百歲的資深院士雖說已不再往返于這兩地之間,但前幾年,他仍堅持每天在自家室內、走廊和陽臺上走3000步,以模擬從家里到實驗室的路程所走的步數。自己還編了一套操,按摩手腳、頭部,活動身體各個關節,每天操練兩次。從小就熱愛勞動的貝時璋始終把自力更生掛在嘴邊,以盡量減少別人的負擔。

在飲食上,他的原則是早上吃得飽,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不挑食,葷素搭配,講究營養和熱量,吃飯要講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的搭配。除一日三餐,他基本上不吃零食;除水果外,不吃生冷食物,飯菜全吃熱的,所以從來不鬧什么腸胃病。

貝時璋在德國留學時,學生中盛行吸煙,他也學會了吸煙。煙一直吸了60年,到20世紀80年代初,說戒煙,便從此再不抽煙。他也從不吃其他補藥和營養品,只是每天堅持吃4片復合維生素B、6片維生素C。之所以每天堅持吃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貝時璋認為根據自己的細胞重建理論,維持好細胞解體和細胞重建的平衡,是對抗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維持和提高腦功能的重要環節;而細胞解體和細胞重建的平衡,是靠機體氧化、還原系統作用的平衡來維持。吃一定量的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就可以維持氧化、還原系統作用的平衡,從而可以對抗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維持和提高腦功能,保持健康。

貝時璋喜歡和年輕人相處。在他身邊就活躍著一群年輕人,貝時璋和他們在一個課題上共同研究交流,合作非常愉快。貝時璋認為老年人除了和老友交往之外,還要多交“忘年交”。年輕人朝氣蓬勃,奮發向上,頭腦敏捷,接受新鮮事物快,多和年輕人交朋友,能使老年人萌發童心,可以調節心理,保持愉快心情,消除孤獨、寂寞、煩躁、憂郁等不利于健康的情緒。這就是一位世紀老人、一位生物學家的養生“秘訣”。二家鄉,是每個游子心中美好感情的載體,是游子珍藏心底的絢麗多姿的童年記憶。貝時璋年少時便離開家鄉,如今老了依舊一口浙江腔的普通話,“北京蹲了幾十年了,北京話就是講不好”。

青少年時代,貝時璋在漢口和上海讀書,那時每年寒暑假,他都要回家。貝時璋時常對人回憶從前,回憶他每天上私塾都跳躍著走過小鎮的那座青石板小橋,走過開滿油菜花的鄉村,綠色的樹上結滿了香甜的果子,而私塾旁那棵百年老槐樹則是他童年的樂園。講起兒時的趣事,貝時璋一下子變得年輕了,臉上浮現出生動的笑容,濃濃的思鄉之情溢于言表。

1903年10月10日,貝時璋出生在浙江寧波鎮??h一個世代種地打魚的家庭。貝時璋的祖父是位貧苦漁民。童年時,貝時璋常聽說鄉鎮漁民出海打魚,翻船喪生、家破人亡的事情,使他感觸很深。父親小時給人放過牛,后當學徒、店員,又到漢口開小店,最后在德商干泰洋行“買辦間”當一名中國賬房,以其微薄的收入養活全家。小時候的貝時璋沉默寡言,卻勤于思考,從小到大,不論遇到什么事情,總要問個為什么。

父親有時會帶小貝時璋到上海辦事。那些貝時璋從未看過的新鮮景象常常促使他不停地提出疑問并冥思苦想。他看見過拉纖人,看見過船老大把櫓搖得飛快,可江上那條“江天火輪”大船卻讓貝時璋感到奇怪:沒有拉纖人和搖櫓的船老大,“江天火輪”怎么會動呢?船艙里沒有燈油,燈怎么就能亮了呢?貝時璋百思不得其解。

在大上海,貝時璋看到了更多新奇古怪的事:黃包車與鄉下的獨輪車不同,黃包車是人在前面拉,獨輪車是人在后面推;繁華的南京路上,商店櫥窗有個木頭的、黃頭發、會自己轉動的“洋模特”。貝時璋看呆了,他不明白木頭人怎么會自己轉動。貝時璋還在姑媽家看到了真正的電燈,這電燈依靠“扳頭”,一上一下扳動使它一亮一滅。貝時璋想,鄉下要有這玩意兒就方便多了。每次到上海,貝時璋都覺得大開眼界,他心中涌起無限的遐想,也不斷開啟著他心中好奇與探索之門。

父親言語不多,但平時喜歡讀書,生活很有規律。他經常告誡貝時璋存放東西要有固定的位置,以免亂找亂翻浪費時間。在父親的影響下,貝時璋從小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東西從不亂擺亂放,柜子里的衣服也疊得整整齊齊。

因家境貧寒,貝時璋8歲才進了家鄉的“進修學堂”上學。母親為了擺脫“目不識丁”的痛苦,對他上學寄予很大希望,特意租了一套上學禮服,有紅纓帽、天青緞外套和黑緞小靴,把他像模像樣地送進了學堂。母親曾對貝時璋一字一句地說:“兒呀,男人要成大器就得有文化,阿姆(媽媽)沒文化苦了一輩子,你一定要給阿姆爭氣,好好讀書,做一個有出息的男人?!钡谝惶焐蠈W,先拜孔夫子,接著開筆老師劉楚臣教“天地日月,山水土木”,用墨筆描紅字本。當時貝時璋很高興,日??匆姷臇|西都可以用字寫下來,這多好!

兩年后,貝時璋轉學到另一個較大鎮子的“寶善學堂”。4年后,以優異成績考進了中學。

1915年,貝時璋的父親改做生意后,去漢口開鋪子,就把貝時璋接到漢口,送到德國人開辦的德華中學去念書。這所學校大多使用德文教材,除國文、史地外,其他課程都由德國老師擔任。3年半后貝時璋就結束了中學的學業。

貝時璋

1922年3月,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貝時璋赴德國留學,踏上了探索生命的科學之旅。在回憶自己的生活道路時,貝時璋對父母充滿了感激之情,他說:“父母的教誨使我受用終身,我把父母勤勞節儉、寬容厚道的精神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意志堅定,排除一切困難,為科學事業奮斗終生?!比胺蛱斓卣?,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說起對生命科學的最初興趣,貝時璋印象很深的便是小時候念過的李白的這首《春夜宴桃李園序》。李白在另一篇文章中寫的“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清輕,上浮者為天,下沉者為地?!睂ω悤r璋的影響也很深,他覺得很有哲理,認識到天地宇宙是自然開辟的,不是神造的。

而在漢口德華中學的學習則使貝時璋得到理科知識的啟蒙。當時學校備有許多冊《理科書本》,書中幾乎什么都有,如天文、物理、化學、礦物、植物、動物以至人體方面有關內容。雖然都很淺,但知識面較廣,且有系統。貝時璋很愛讀這些書,從中學到不少關于理科方面的啟蒙知識。

1918年秋的一天,15歲的貝時璋在漢口華景街舊書攤上買到一本德文原版書——E.菲舍爾著的《蛋白體》,讀得很感興趣,雖然一知半解,但初步懂得蛋白體對生命是很重要的,也使他對與生命有關的科目發生了興趣。誰能想到,就是這本描述蛋白質結構和組成的通俗淺顯的書,像磁石一樣吸引著貝時璋的心。1919年春,他違背了父親要他進洋行工作的意愿,考入了上海同濟醫工專門學校(同濟大學前身)。入學后,先在德文科,經過半年德語深化學習,貝時璋順利升入了同濟的醫預科。

在此期間,給貝時璋印象最深的,也使他受益最多的是當時教解剖學的鮑克斯德老師,他授課不帶稿,也不發講義,講課時,用圖譜和實物相互對照,講解之細致生動,教學之認真負責,使貝時璋對形態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1922年,貝時璋留學德國。德國福萊堡大學承認同濟醫工專門學校醫預科的學歷,可以立即轉入醫科,而貝時璋卻改了“行”,先后在福萊堡、慕尼黑和土濱根3個大學學自然科學,并以動物學為主修。在北海和波羅的海擁抱的美麗土地上,貝時璋成天與書本和儀器為伍,以實驗室為家,刻苦攻讀。他不但學習了生物學的課程,還學了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古生物學等許多門課程,又自學一些數學,并尋找一切機會參加實驗或野外實習,這些大學的學習活動使貝時璋受益匪淺。

貝時璋

1924年初,土濱根大學動物系的導師給貝時璋提出了博士論文題目:《兩種寄生線蟲的細胞常數》。經過深入思考,貝時璋提出寄生的線蟲不適合做實驗,因為不能培養,且蟲體太大,細胞數目太多,又不透明,做實驗很困難;而以自由生活的、長在醋里的線蟲--醋蟲作實驗材料,可用稀釋的醋培養,個體小,細胞數目少,又透明,便于觀察,有利于做實驗。導師同意了他的意見。這樣,貝時璋順利地對醋蟲的生活周期、各個發育階段的變化、細胞常數、再生等進行了實驗研究。于1927年、1928年發表兩篇論文,其中一篇《醋蟲生活周期各階段及其受實驗形態的影響》是他的博士論文。

貝時璋的博士論文顯示了他非凡的才華,得到高傲的德國生物學界權威人士的贊譽。權威的大生物學家J.W.Harms向貝時璋的導師發去了賀信,祝賀他培養了一名杰出的生物學人才,并在自己的論文內引用了貝時璋的一大段論文內容。1928年3月1日,貝時璋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三級跳”,戴上了第一頂自然科學博士學位桂冠。但貝時璋畢竟初涉生物學界,有人戲稱他為“銀博士”。1928年到1929年,貝時璋在土濱根大學動物系任助教,在著名的實驗生物學家J·W·哈姆斯指導下從事科學研究。

貝時璋在德國一共待了8年。這8年,他學會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術,掌握了學術思想,積累了研究工作的經驗,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風格。他注重秩序,什么事情都細致周密,有條不紊。他不輕易發表論文。工作做完了,論文寫出初稿了,他總是那么放著,不急著拿出去,總在反復推敲,或者補充實驗。他的論文也總是寫得盡可能短。

在那個年代,還沒有共聚焦或雙光子顯微鏡,貝時璋用的Leitz光學顯微鏡,所有制片都是手繪。他的論文含80張這樣精細的繪圖,每張圖都非常逼真,看后令人贊嘆。

50年后,即1978年3月,由于貝時璋長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線,并在科學研究中獲得卓越成就,土濱根大學再次授予他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金博士”)。又一個10年過后,在1988年3月,土濱根大學第三次授予貝時璋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鉆石博士”)。世界上獲土濱根大學如此青睞者僅貝時璋一人。

當初,貝時璋初露頭角,引起德國學術界的重視。注重技術效益和學術競爭激烈的西方社會,自然會千方百計挽留這位年輕的人才。然而,物質上的誘惑,導師的相勸,都沒有動搖貝時璋回國效力的決心。

1929年秋,貝時璋離別土濱根大學回到貧窮落后的祖國。在當時的中國謀個適當的職業絕非易事,但經過一些曲折,貝時璋于1930年4月在杭州籌建浙江大學生物系,8月被聘為浙江大學副教授,擔任系主任。在教學之余,貝時璋仍然在科學領域執著探索。

在長達80多年的科學探索生涯里,貝時璋獲得了許多科學成果,他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動物的個體發育、細胞常數、再生、中間生、性轉變、染色體結構、細胞重建、昆蟲內分泌腺、甲殼類動物眼柄激素等方面,其中尤其以關于細胞重建的研究最為突出。

從在德國留學時起,貝時璋就開始了實驗細胞學的研究工作。1932年春,貝時璋在杭州郊區松木場稻田的水溝里觀察到甲殼類動物豐年蟲的中間性,這一現象是新細胞繁殖方式和途徑的發現,打破了細胞只能由母細胞分裂而來的傳統觀念。貝時璋將此現象稱為“細胞重建”,并于1934年在浙江大學生物系的一次討論會上報告了這項研究結果,發表了名為《豐年蟲中間性生殖細胞的重建》的論文,從此奠定了貝時璋作為中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的學術地位。在浙江大學20年,貝時璋先后擔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培養了眾多學生,推進了中國生物科學的發展。貝時璋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科研組織者、領導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協助籌建中國科學院,貝時璋奔走于北京、杭州之間。1950年離開浙江大學到上1954年1月,中國科學院建立學術秘書處,貝時璋被調任學術秘書處學術秘書。貝時璋將實驗室遷往北京。

貝時璋

那段時間,貝時璋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科學組織工作方面。他是組建中國科學院最初的倡議者之一,也曾參與制定了新中國科學事業發展的很多重要規劃。

生物物理學是20世紀中葉以后逐漸形成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早在20世紀40年代,貝時璋就洞察到物理學和生物學相互滲透的大趨勢,深信生物學必將從描述性科學向定量性科學轉變。到了50年代,他匠心獨運地組織物理學家、化學家和數學家合作共事,把物理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概念運用到生命科學研究中去,于是,生物物理學便在中國應運而生了。

1958年,在中國科學院領導下,由貝時璋負責在北京實驗生物研究所基礎上組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貝時璋任研究員兼所長,這標志著生物物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中國正式確立,并為其后來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964年,貝時璋領導了全國第一屆生物物理學學術會議,并在大會上報告了“生物物理學中的若干問題”,指出生物學與物理學相結合是自然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種結合會像生物學與化學結合那樣,在生物學領域產生一系列重大發現。在他的領導下,1980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在學會成立大會上,貝時璋眾望所歸地當選為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1985年,《生物物理學報》創刊,由已屆耄耋之年的貝時璋擔任主編。

在國際航天事業剛起步之際,貝時璋高瞻遠矚地創建了宇宙生物學研究室,與有關部門合作,在1964到1966年兩年間發射了5枚生物探空火箭,并成功回收了搭載的生物樣品和實驗動物。

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探尋,探討生命的本質,而這種深刻而立體的認識與年輕時是不能相比的,那時可能只對一個單薄的獨立的生命感興趣。21世紀是生命科學全面深入發展的時代,人類追求長壽已不再是一種夢想。

貝時璋學識淵博,他的學術兼職也很多。對于自己分擔的所有社會工作,他無不奮力完成。鑒于貝時璋在科學上的突出成就,2003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根據中國國家天文臺的申報,正式批準將該臺于1996年10月10日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36015的小行星命名為“貝時璋星”。

主要論著

1 Shitsan Pai.Lebeuszy klus der Anguillula aceti Ehrbg.Zoologischer,1927,74.

2 Shitsan Pai.Die Phasen des Iebenszyklus der Anguillula aceti Ehrbgandihre experimentell-morphologische Beeinflussuny.Zeitschrift fur wis-senschaftliche Zoologie,1928,131.

3 Shitsan Bai.Regeneralionsversuche an Brachionus pala(Rotatorien).Sci-ence Reports of National Chekiang University,1933.

4 Shitsan Pai.Das Problem der Zellkonstanz in Beziehung zur Regenera-tion.Science Reports of National Chekiang University.1933.

5 Shitsan Pai.Diploide Intersexe bei Chirocephalus nankinensis.Science Record,1942,1:187.

6 Shitsan Pai.Uber die Tran formation der Genital-zellen bei den Chiro-cephalas-Intersexenlibid,1943,2:573.

7 貝時璋.從分子生物學看實驗動物學的發展.生物科學動態?1964(2):17—23.

8 貝時璋.生物物理學若干問題.第一屆全國生物物理學術會議匯刊,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13—21.

9 貝時璋,對中國生物物理學發展的幾點希望?生物科學動態,1980(4):1—9.

10 貝時璋.在生物物理的研究中要重視環境物理因素對生物的作用,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第四屆全國學術會議綜述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11 貝時璋.細胞重建,第一集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年.

12 貝時璋.在生物物理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生物物理學報,1989,5(2):213—218.

提問回答

生活態度

●你的人生格言?

○業精于勤,行成于思。

●您最大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淡泊名利,心平氣和,博覽群書,知識廣泛。缺點:愛面子,怕得罪人。

●您最大的心愿?

○希望21世紀成為世界和平、人類幸福的世紀。

●您做人的準則是什么?

○寬容厚道。

●您最不愿做的事?

○說假話,不真實,盛氣凌人。

●您是如何與他人保持良好的協作關系的?

○平等待人,互相幫助。

●當您工作或生活遇到挫折時,您是憑著怎樣的信念堅持過來的?

○人的一生,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不會一帆風順的,總會碰到各種挫折和困難,甚至是艱險,但決不能灰心,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勇往直前,才能取得勝利。

●您對青年一代有什么寄語?

○一個真實的科學家是忠于科學,熱愛科學的。熱愛科學,不是為名為利,而是求知,愛真理,為國家做貢獻,為人民謀福利。

理想事業

●您所從事的專業是自己選擇的,還是受長輩、朋友的影響?

○是自己在學習和科研工作中經過了不斷實踐而確定的。

●您大學所學的專業是什么?后來又從事了哪些學科的研究?

○大學學動物學專業。后來又從事胚胎發育和細胞學的研究。

●在人生的幾個階段中,哪個階段所受的教育對您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有重大影響?

○在德國福萊堡、慕尼黑和土濱根三個大學學自然科學,聽了許多門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如物理、化學、地質學、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及其某些分支學科等,參加實驗和野外實習,有時還自學一點數學,為以后走上科研道路打下了基礎。

●您是怎樣培養科研能力的?

○重視親自做實驗,不論實驗中出現什么問題,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堅持到底。

●您在什么年齡段思維最活躍?

○1925—1929年,即22—27歲。

●您在科研和教學工作中最出成績的年齡?

○1939—1945年,即36—42歲。

●您最感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一生光明磊落,沒有做對不起人的事。

●您目前最想做的事?

○將想做的工作能夠實現。

童年回憶

●您父母對您有哪些影響?

○我母親雖不識字,但勤勞節儉,寬容厚道。我從出生到12歲一直在母親身邊,夙受養育教誨,對我影響很大,我一直感恩不盡,銘記終生。

●您什么時候開始讀書?哪本書對您影響最大?

○1911年,我在憩橋貝氏宗祠內的“進修學堂”上學,以后在“寶善學堂”上學,學《古文觀止》多篇,曾讀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一文,其中頭幾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給我印象很深。

貝時璋

●您童年時代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

○看書學習和參加一些勞動。

●在中學時,您最喜歡哪科?是否偏科?

○中學時,學校備有許多冊《理科書本》,如天文、物理、化學、礦物、植物、動物以及人體方面有關內容,我從中學到不少關于理科方面的啟蒙知識。在中學時不偏科,哪科都重要。

●是什么原因使您對科學產生了興趣?

○青少年時,由于廣學博覽和不斷思考,對科學產生了興趣。以后在大學,通過實踐,更加深了興趣。直到現在已100多歲了,還在不斷學習和思考問題。

情感生活

●您最喜歡的娛樂和休閑方式?

○喜歡字畫。

●您最喜歡的書籍?

○科技書刊。

●您對子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您對子孫教育有什么成功經驗?

○對子女要求是勤奮節儉,寬容厚道。

●一天中,您最喜歡何時工作?其他時間如何支配?

○上午工作。其他時間看各種報紙,鍛煉身體。

觀點看法

●解放前中國大學教授與普通工人的工資比例大約為40:1

○5:1。

●您覺得天資與勤奮,對學習各有多大影響?

○天資與勤奮都重要,但只有天資而不勤奮學習,不一定能學好。如天資差一點,但能勤奮學習,也能學習得很好。

●您認為怎樣才能培養參與21世紀競爭的創新人才?

○從小要進行素質培養,對年輕人要嚴格,老師和家長要言傳身教。

●可否談談您是怎樣培養和挑選學科接班人的?

○培養德才兼備,思想活躍的年輕人。未來與思考●您認為解決中國環境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解決中國環境問題,是個綜合的問題,要通過綜合性的科學研究,才能了解和找到解決的途徑。

長壽之道

貝時璋98歲以前沒有住過醫院,除了正常的體格檢查,他很少去醫院,很少打針吃藥。問起他的養身之道,他總結了四條:淡泊名利,寬厚待人,適當運動,飲食清淡。

貝時璋

貝老是國寶級科學家。他認為,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必須依附群體生活,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多和年輕人交朋友,能萌發童心,調節心理,保持愉快心情。他熱情扶持中青年科技人員,鼓勵后輩脫穎而出。他與許多“忘年交”,共同研究課題,相交甚歡。貝老的好脾氣和對人的親和力仿佛是天生的,不管對誰他都彬彬有禮。2004年,在貝家服務幾十年的老保姆李媽回安徽養老,貝老送上3萬元養老錢和2000元路費,祝她過一個幸福的晚年。他一生過著清貧的生活,知足常樂,對物質要求不高。他家的家具十分簡單,家用電器很一般。衣裝整潔而隨意,一件衣服可以連續穿十幾年,說舊衣服穿慣了,覺得舒服、貼心。

他說“學問要看勝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他不像很多人那樣迷信運動,不練功,不吃零食和保健藥物。從他家到研究所往返3000多步,他以步當車整整走了40年。近些年他不再往返于兩地之間,他在自家室內慢走,每天操練兩次自編的活動關節的體操。能夠自理的,如穿衣、穿鞋、擦桌掃地、收拾床等都不依賴別人,日常生活堅持自力更生。把做點家務事視作“運動”,當作人生樂趣。對飲食的唯一要求是清淡,有什么吃什么,從來不挑剔。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溫馨和睦的家庭。貝老的夫人程亦明,是他親密的伴侶和同行,為他營造了一個大后方。1995年,91歲的程亦明與世長辭。

一個是繼續完成細胞重建理論的研究,另一個是總結80年來科研教學的經驗。工作是老人最大的樂趣。今天,貝時璋仍然關心著生物物理學的發展。

貝氏年表

童年、少年1903年 10月10日,生于浙江省鎮??h(今寧波市鎮海區)北鄉憩橋鎮。祖父是貧苦漁民,父親是店員。

1911年 春,進鎮??h憩橋鎮進修學堂。

1913年 秋,進修學堂停辦,進鎮??h貴駟橋寶善學堂。

1915年 秋,進湖北漢口德華學校。

1917年 德華學校改為漢口第一中學。

1918年 冬,漢口第一中學停辦。

1919年 春,進上海同濟醫工專門學校(同濟大學前身)德文科。秋,升入上海同濟醫工專門學校醫預科。

留學德國八年1921年 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醫預科畢業后,赴德留學,進德國福萊堡大學。

1922年 秋,轉德國慕尼黑大學。

1923年 秋,轉德國土濱根大學,不但學習了生物學的課程,還學了物理、化學、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給研究工作帶來很大好處。開始科研工作,研究動物的個體發育、細胞常數和再生。

1925年 選定一種長在醋里的線蟲醋蟲(Anguillula aceti)作為理想的實驗材料。開始研究醋蟲的生活周期和實驗條件對生活周期各個階段醋蟲形態上的影響。重視實驗方法與技術,學習吹玻璃的技術,吹制實驗用微體操作玻璃器 - 微玻璃針、微玻璃管等。欣賞導師哈姆斯教授關于生物的多樣性的觀點,以及用發展的觀點,從時間、空間等各種具體條件全面地看問題的思想。在做博士論文期間以及此后的研究工作正是貫徹這種思想。

1926年 在德國柏林參加顯微操作訓練班,學習最新的顯微操作技術,回到土濱根大學在系里推廣。

1927年 發表論文《醋蟲的生活周期》。

1928年 3月,獲土濱根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醋蟲生活周期各階段及其受實驗形態的影響》。4月,任土濱根大學動物系助教。

1929年 秋,回國。

在浙江大學工作二十年1930年 8月,任浙江大學生物系副教授,創建生物學系并任系主任,提出以發展實驗生物學為主要方向。先后教授普通生物學、普通動物學、組織學、胚胎學、比較解剖學、遺傳學、動物生理學。招收研究生后,又教授形態發生學和發生生理學。研究工作為輪蟲(穩定動物)和水螅、環節動物(不穩定動物)的發育過程與再生。

1931年 11月,與蘇州振華女中教師程亦明女士結婚。

1932年 春,發現豐年蟲中間性個體,研究其中間性類型、性轉變和生殖細胞的重建。

1933年 發表論文《輪蟲的再生實驗》、《細胞常數與再生關系》。

1934年 8月,出席在廬山召開的中國動物學會成立大會。任浙江大學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提出細胞重建的假說。

1942年 發表論文《南京豐年蟲的二倍體中間性》。研究一種線蟲 Cosmocerca sp.的染色體和染色質,發表關于這種線蟲未分化體細胞和種系細胞的染色體,染色體異固縮與染色質消減,異染色質與染色中心的形成,染色體極性的測定,異染色質的聯結能力與聯合染色體的形成等5篇研究論文。兼任浙江大學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生物學部主任。

1943年 發表關于細胞重建的研究論文《卵黃粒與細胞之重建》和《豐年蟲中間性生殖細胞的轉變》。

1944年 發表論文《 Stylaria fossularis(一種環節動物)的自然裂殖與再生》、《搖蚊的咽側體和心側體》。

1945年 發表論文《搖蚊唾液腺染色體的結構》、《色素細胞活動與溫度和眼柄提取物濃度的關系》。

1946年 發表論文《Stylaria fossularis(一種環節動物)在不同溫度下的裂殖和分解》。

1947年 9月,代表中央研究院赴瑞典參加國際細胞學會會議,錯過會議日期,轉赴荷蘭請會議秘書長詳細介紹會議情況,并在荷蘭、英國、法國的大學和研究單位參觀訪問,其中包括約里奧·居里夫婦的實驗室。1948年2月回到上海。

1948年3月,當選為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8月,在南京參加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會議。

1949年5月,任浙江大學教授兼理學院院長。當選為荷蘭國際胚胎學研究會會員。6月,在北京參加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議,任理組召集人之一。會議期間,參與建議成立科學院的活動。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之前,一直到中國科學院成立的最初半年里,多次往返于杭州、北京之間,參加討論中國科學院生物學方面研究所的調整問題。

在中國科學院工作1950年 參與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的許多組織與管理工作。春,調中國科學院工作。任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研究輪蟲的再生和蝦的眼柄激素。

1952年 在北京作訪問前蘇聯的準備工作。

1953年3月,參加中國科學院訪蘇代表團訪問蘇聯。代表團的任務是考察蘇聯如何組織和領導科學研究工作,了解蘇聯科學院的現狀和發展方向,并就中蘇科學合作交換意見。6月初,回到國內,在長春作總結、寫報告。

1954年1月,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處成立,任學術秘書處學術秘書。8月,成立實驗生物研究所北京工作組。9月,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5月,被中國科學院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56年 參加制定國務院《1956~1967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工作,并與周培源一起主持制定“重大理論問題”規劃。10月,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北京實驗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兼所長。

1957年 被聘為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生物學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原子核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9月,赴蘇聯參觀訪問放射生物學、醫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等研究機構。

1958年8月,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并任系主任。任《中國科學》編輯委員會副主任。9月,創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兼所長。此后,指導開展了放射生物學(包括放射性自然本底調查、生物對射線的反應、射線損傷的防護、射線引起的遺傳效應等)、宇宙生物學(包括建立地面實驗系統、生物遙測和生理指標測量儀器,開展全面的地面模擬實驗并發射了生物探空火箭)、生物化學、理論生物學(包括生物控制論、信息論、量子生物學等)和生物物理工程技術的研究。

1959年4月,當選為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會委員。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獎金評審委員會委員。

1960年 2月,在“全國放射生物學工作會議”上,作有關放射生物學和放射醫學的報告。

1961年 10月,參加中國科學院代表團訪問英國。11月,訪問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1962年 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委員會副主任。

1963年 8月,在“全國放射生物學和放射醫學學術會議”上,作題為《中國放射生物學和放射醫學的現狀和展望》的報告。10月,在“實驗動物學專業學術討論會”上,作題為《從分子生物學看實驗動物學的發展》的報告。

1964年8月,在“第一屆全國生物物理學學術會議”上,作題為《生物物理學中的若干問題》的報告。12月,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65年 11月,率中國科學院代表團訪問法國。

1970年 3月,陪同郭沫若院長赴尼泊爾參加王太子婚禮,順訪巴基斯坦。11月,率中國科學院代表團訪問越南。建立“細胞生物學研究組”,任組長,恢復細胞重建的研究,研究課題為《造血系統中或創傷愈合中各種非細胞形態轉變為細胞的研究》。

1971年10月至1976年10月,參加《生物史》編寫工作。

1972年 10月,率中國科學家代表團訪問英國、瑞典、加拿大和美國。

1973年 1973年 細胞重建現象得到充分驗證。

1975年 1月,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8月,應中國科學院負責同志邀請,提出“關于科學技術基本建設的初步設想”。11月,率中國科學院代表團訪問奧地利、意大利。

1976年 研究組改稱“細胞重建研究組”,除豐年蟲外還開展雞胚早期發育中的體細胞重建的研究。不僅觀察到雞胚發育中普遍存在細胞重建現象,還發現卵黃顆粒內有DNA、組蛋白和染色質,卵黃顆粒染色質和細胞核的染色質有同樣的結構和行為。

1978年 2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3月,德國土濱根大學再次授予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金博士)。5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生物教學部主任。7月,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9年 4月,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卷》編輯委員會主任。研究工作又證實,在小鼠成體的骨髓造血系統中也存在著細胞重建現象。提出完整的細胞重建理論——細胞重建學說。

1980年 5月,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在“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成立大會”上作題為《對中國生物物理學發展的幾點希望》的報告。12月,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舉行的“細胞重建學術討論會”上作報告、現場示范、展示照片、放映顯微縮時電影,將細胞重建研究的結果公諸于世,進行討論。

1982年 在《中國科學》上,陸續發表報道應用電子顯微鏡、顯微縮時電影、相差定位觀察等方法,研究豐年蟲和雞胚的細胞重建以及卵黃顆粒染色質和DNA的 5篇論文。

1983年 6月,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0月,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在“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第四屆全國學術會議”上作《在生物物理學研究中要重視環境因素對生物的作用》的報告。12月,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為上??茖W教育電影制片廠攝制科教片《細胞重建》擔任科學顧問,協助攝制工作。

1984年 科教片《細胞重建》攝制完成并上映。

1985年 1月,任《生物物理學報》編輯委員會主任。3月,電影《細胞重建》獲第五屆“金雞獎”優秀科教片獎,并在第23屆國際科技進步電影節上獲獎。

1988年 3月,德國土濱根大學第三次授予自然科學博士學位。9月,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30周年題詞:“為促進生命科學的發展而努力奮斗”。12月,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學術報告會”上作《生物物理學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的報告?!都毎亟ā氛撐募谝患煽茖W出版社出版,收入論文24篇。

1989年 11月,電影《細胞重建》獲意大利巴馬國際醫學科學電影節金獎。

1990年 3月,為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成立十周年題詞:“十年來,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對促進中國生物物理學發展和開展國內外學術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就,為中國四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今后將以更高的要求開展學會活動,更有效地推動中國生物物理學的研究和人才培養,使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很快成為國際先進的學術團體?!?/span>

1991年 3月,兼任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教授。

1992年 12月,《貝時璋文選》由浙江出版社出版,收入論文48篇,報告、談話和文章19篇。

1993年 秋,開始與芝加哥大學的江昆生教授和臺灣中央研究院的戴華教授夫婦的合作,此后,每年一次在北京進行工作討論和學術交流。在進行實驗工作的同時,開始整理小鼠骨髓、雞胚、豐年蟲、大豆根瘤菌、沙眼衣原體以及染色質和DNA等的實驗照片,并起草論文的提綱,至1997年。8月,對生物物理研究所有關同志發表“關于空間生物學”的談話,指出空間生物學大部分是生物物理學問題,詳細介紹環境與生物的關系和環境對生物的影響,以及空間條件和地面模擬實驗的重要性。希望生物物理研究所充分利用已有基礎,在中國航天方面繼續發揮作用,貢獻力量。1995年8月,夫人程亦明女士逝世,享年91歲。

1998年 5月,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題詞:“繼往開來,奮勇前進,實事求是,遵循真理,為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造福于人類做出更大貢獻?!?月,在“慶祝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大會”上,作題為《繼往開來 奮勇前進》的書面發言。10月,在“貝時璋先生建所思想研討暨九十五壽辰慶祝會”上發表講話,強調“生命與非生命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問題,以及碳元素在理論和基礎研究方面的重要性。

1999年《細胞重建》論文集第一集被收入大型文獻叢書《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科技論文>;》卷。

2000年 10月,在“慶祝貝時璋先生九十七壽辰納米生物技術研討會”上,作“關于納米生物技術”的報告。11月,開始主編《細胞重建》論文集第二集的工作,至2003年5月完稿。

2002年4月,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生物卷》編輯委員會主任。

2003年6月,開始細胞重建及與之相關的生命科學問題的理論總結,及總結科研工作的經驗。8月,《細胞重建》論文集第二集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收入論文18篇。

2008年3月,貝時璋院士獲得博士學位80周年之際,這位德高望重的國際知名學者又在德國圖賓根大學獲得了第5個博士學位,一時在國內外科學界傳為佳話。

2009年10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到家中看望貝時璋院士,并致以親切的慰問和生日的祝福。國務院辦公廳、中科院等部門負責同志陪同看望。

2009年10月29日上午,貝時璋在北京去世,享年106歲。

離世

2009年10月29日上午9點30分,貝時璋,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生物學家和教育家、我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最年長的院士,我國大陸唯一健在的1948年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107歲。

2009年10月10日,貝老剛剛度過了自己106歲生日。國務院有關領導專門委托工作人員向貝時璋先生送來了君子蘭、壽桃和生日蛋糕,祝愿貝先生生日快樂,健康長壽,并表示有機會一定親自登門看望。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還看望了貝老,并祝他生日快樂。

10月28日上午,貝時璋先生還召集了6位研究人員,一起討論如何在已有的創新課題基礎上繼續努力工作,熱情地鼓勵大家要以為國爭光為己任。王谷巖是六人之一,他回憶說,2009年諾貝爾獎公布后,老人的心情就一直很不平靜,他對我國科學創新問題陷入了深刻的思考之中?!柏惱舷肫鸨本┐髮W教授林克椿1981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時,發現了螺旋狀脂質體,1982年《自然》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這一成果。貝老覺得這個方向值得努力下去,特別邀請林教授過來,鼓勵大家更進一步做下去?!蓖豕葞r說,那天貝老精神很好,也很激動,和大家聊了有一個來小時,告訴大家“我們要為國家爭氣!”

“我們要為國家爭氣!”這就是貝老留給中國科技界最后的遺言?!鞍职肿叩煤馨苍?,是在睡夢中離開我們的?!必愬フf,“他睡得很安詳,和平時睡覺的姿勢一樣,被子也蓋得好好的,沒有因為不舒服掀被子。早上8點多的時候,兩個弟弟過去看他的時候,還睡得很好?!必惖率秦惱系男鹤?,他的頭發也幾乎全白了?;貞浧甬敃r的情景,他的眼圈紅了,聲音哽咽,幾度難以說話:“今天早上過去看的時候還好好的,誰知9點多再過去看的時候就沒了?!?/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