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載(8世紀?-777年),字公輔,鳳翔府岐山縣(今陜西省鳳翔縣)人,唐朝中期官員。

元載生父不詳,母親攜元載改嫁景昇。繼父景昇為唐太宗子曹王李明王妃元氏收田租得力,景昇向元妃請求后冒姓元,改稱元昇。因元載冒姓元氏,《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未將他列入元氏表。

代宗時,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封許昌子,后又授與天下元帥行軍司馬。因先后助代宗殺了李輔國以及后來的魚朝恩兩個掌權宦官而更加受到皇帝信任,“志氣驕溢,每眾中大言,自謂有文武才略,古今莫及,弄權舞智,政以賄成,僭侈無度?!贝撕鬆I專其私產,大興土木,排除異己,最后因為貪賄被殺抄家,有贓物胡椒八百石,鐘乳五百兩。

公元777年,史載:“下詔賜載自盡,妻王(王韞秀,王忠嗣女,或作王縉女,唐代名媛、詩人。)及子揚州兵曹參軍伯和、祠部員外郎仲武、校書郎季能并賜死,發其祖、父冢,斷棺棄尸,毀私廟主及大寧、安仁里二第,以賜百官署舍,披東都第助治禁苑”“及死,行路無嗟惜者”。女兒資敬寺尼真一,被沒入掖庭。

《舊唐書》稱他“性惠敏,博覽子史,尤學道書”,天寶初,因熟讀莊子、老子、列子、文子之學,而考上進士,后任新平尉。至德初年,江都采訪使李希言表載自副,擢祠部員外郎、洪州刺史。入為度支郎中,占奏敏給,唐肅宗異之。累遷戶部侍郎,充度支、江淮轉運等使。在肅宗朝,因與掌權宦官李輔國之妻元氏同族而受到重用,管理漕運。

本名

元載

公輔

所處時代

唐朝

出生地

鳳翔府岐山縣(今陜西省鳳翔縣)

逝世日期

主要作品

《別妻王韞秀》

職業

宰相

官職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封爵

許昌縣子

謚號

荒→成縱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父親名升,本來姓景,母親攜元載改嫁景升。繼父景升為唐太宗子曹王李明王妃元氏收田租得力,在元妃幫助下與元氏聯宗,改名元升。因元載冒姓元氏,《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未將他列入元氏表。元載早年成了孤兒。元載自幼嗜好學習,喜歡寫文章,性情敏捷聰慧,博覽子部、史部書籍。肅宗即位后,急于處置軍務,命諸道采訪使量才提拔屬官。元載升任洪州刺史。兩京收復,入朝任度支郎中。元載智慧聰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對答。肅宗嘉許他,把有關國計民生的事務委任他辦理,讓他充任使節赴江淮,總領漕運職務,不久加官御史中丞。

元載

當上丞相

元載與幸臣李輔國親善。李輔國的妻子元氏,是元載的宗親,因此,相互間十分親近。當時李輔國權傾海內,行動無人敢違抗。適逢選舉京兆尹,于是李輔國讓元載兼京兆尹。元載意在宰相,面見李輔國懇切要辭去京兆尹。李輔國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

公元762年(寶應元年)四月十八日,肅宗去世。

四月二十一日,代宗即位。

李輔國權勢更重,在皇上面前稱贊元載。元載能夠探察皇上意圖,因此很受恩寵。

公元762年(寶應元年)五月丙申,拜元載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度支轉運使依舊。

加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又加散官銀青光祿大夫,封爵許昌縣子。

元載因為度支轉運使職務繁雜瑣碎,且負擔重,擔心傷害名聲、阻礙升遷高位,一直與劉晏相友善,于是將錢谷的事務全部推卸掉,薦舉劉晏代替自己,元載自己加任營田使。李輔國停職后,又加官判天下元帥行軍司馬。

迎合代宗

公元763年(廣德元年),元載與宰臣劉晏、裴遵慶一起扈從代宗到陜州。等到代宗回長安宮殿,裴遵慶等都罷任,元載受恩寵更盛。

李輔國死,元載又交結內侍董秀,多給他金帛,讓中書主書卓英情暗自傳達賽旨。因此皇上有所關注,元載必先知道。順承意愿、探究微義,言談中必定暗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妻子王氏兇狠暴戾,專權自恣。元載上朝謁見,王氏縱容兒子元伯和等在外游樂。上封章言事的顧繇奏告此事,代宗正以政事委任元載,反而將顧繇治罪。

鏟除權宦

公元769年(大歷四年),元載趁機密奏魚朝恩專權,行為不軌,請將他除掉。魚朝恩驕橫,天下皆怒,代宗也知道,等聽到元載的奏事,與心正合。元載于是結交北軍大將共同謀劃,以防萬一。

公元770年(大歷五年),魚朝恩伏法。

作惡多端

元載以為自己有清除惡人的功績,褒貶前賢,認為文才武略沒有比得上他的。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華宅第,室宇恢宏壯麗,為當時第一。城南的肥沃土地與別墅、疆界相互連接,共數十處,穿绔羅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恣意放縱,犯法妄為;奢侈僭越,沒有限度。代宗詳盡地察覺到他們的行跡,但因為代宗看在君臣多年的份上想保全元載。于是在元載單獨晉見時,代宗勸誡他,但他并不悔改。

公元771年(大歷六年),他草擬的文武官員的功勞有很多錯誤,元載怕有關部門指責,就請求下詔令任命六品以下的官員時,吏部、兵部就附在各等級中一起奏報,不必檢查審核,想用來表示權掌握在自己手里。上封章言事者李少良秘密將元載的丑惡行跡奏上朝廷,元載知道后,面奏代宗,將李少良等數人全都在朝廷打死。于是道路行人以目示意,無人敢議論元載的劣跡。元載家門之內,不是他的黨羽概不結交。平素交友,凡涉及到有道義的人都疏遠或拋棄。代宗寬恕仁慈,明察元載的所作所為,已經數年,但元載仍然不加悔改,致使眾人的憤怒日有所聞。

結局

公元777年3月28日(大歷十二年三月庚辰),朝仗退下后,代宗坐延英殿,派左金吾大將吳湊逮捕了元載、王縉,關押在政事堂里。又分別逮捕了他們親信的官吏和兒子們關進監獄。

皇帝下詔命吏部尚書劉晏、御史大夫李涵、散騎常侍蕭昕、兵部侍郎袁慘、禮部侍郎常袞、諫儀大夫杜亞審訊,證人罪狀都由皇宮里的人提供?;实圻€派宦官去當場問一些隱秘的事,他都認罪。

三月辛巳,皇帝下詔命元載自殺,

他妻子和兒子揚州兵曹參軍元伯和、祠部員外郎元仲武、校書郎元季能都被處死了。挖開他祖父、父親的墳墓,劈開棺材扔掉尸骨,拆毀了他家私廟的神主和大寧、安仁里的兩處住宅,將材料賜給眾臣修理官署住宅,還拆毀他在洛陽的宅院修理禁苑。

唐德宗繼位后,追念元載幫助自己成為皇太子,于公元784年(興元元年),恢復了他的官爵,讓給他改葬。元載生前的下屬許初、楊皎、紀慆出資改葬元載。元載初謚荒,后改為貶義稍弱的成縱。

個人作品

著作

元載著有文集十卷、《南華通微》十卷、集注《周易》一百卷,并負責監修《玄宗實錄》《肅宗實錄》。

詩文

《全唐詩》收錄詩一首《別妻王韞秀》。

年來誰不厭龍鐘,雖在侯門似不容。

看取海山寒翠樹,苦遭霜霰到秦封。

《全唐文》收錄文章六篇:《城原州議》《建中都議》《故定襄王郭英乂神道碑》《冀國公贈太尉裴冕碑》《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朔方河東河西隴右節度使御史大夫贈兵部尚書太子太師清源公王府君神道碑銘》。

主要影響

政治

代宗即位后,元載重金賄賂宦官董秀,獲取皇上意圖;

收買敵人手下獲取秘密,為代宗鏟除了手握禁軍又權傾朝野的宦官魚朝恩,取得了代宗的寵幸和信任。

文學

元載是一個有學問的名士,文章寫得好,有文集10卷;

曾為弘揚佛教律宗書寫了懷素新疏40本。

用人

他在任期間,提拔任用的劉晏、楊炎,皆是著名的理財名臣。

地理

公元773年(大歷八年),吐蕃占據隴西,朝廷大臣一般都認為關中以西無險可守,而宰相元載了解隴西和河西走廊的地理狀況,提出可以分兵把守石門、木峽、隴山的關隘,還可以設置鳴沙縣、豐安軍作為側翼,與北部靈武一帶的五城相呼應,為此他還將這一地區的地形畫成地圖獻給唐代宗。

歷史評價

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

史臣曰:仲尼云:富與貴是人之欲,不以道得之不處。反乎是道者小人。載諂輔國以進身,弄時權而固位,眾怒難犯,長惡不悛,家亡而誅及妻兒,身死而殃及祖禰??N附會奸邪,以至顛覆。炎隳崔祐甫之規,怒段秀實之直,酬恩報怨,以私害公。三子者咸著文章,殊乖德行。"不常其德,或承之羞",大《易》之義也。富貴不以其道,小人之事哉!觀庾準之憸,遭王縉之復,徇楊炎之意,曲致劉晏之冤。積惡而獲令終者,其在余殃乎!

贊曰:載、縉、炎、準,交相附會?!蹲髠鳌酚醒?,貪人敗類。[2]

贊曰:元載、楊炎各以才資奮,適主暗庸,故致位輔相。若其翦閹尹,城原州以謀西夏,還左藏有司,一租賦以檢制有亡,誠有取焉。然載本與輔國以利合,險刻著諸心,溪壑之欲,發乎無厭。炎牽連載勢,興丑裔,秉國維綱,返為載復讎,釋言于君,卒與妻子并誅,暴先骨,殛命于道,蓋自取之也。夫奸人多才,未始不為患,故鄷舒以俊死,而鄧析以辯亡。若兩人者,所謂多才者邪!縉言福業報應,參得君自私,無可論者?!兑住贩Q"鼎折足,其刑剭諒哉![3]

軼事典故

元載

蕓輝堂

元載在自己的宅院里建造了一座蕓輝堂。蕓輝,是一種香草的名字,產在于闐國。它質地象玉一樣潔白,摻入土里不腐爛。將它舂成碎屑,用來涂飾墻壁。因此,叫蕓輝堂。這座殿堂還用沉香木做屋梁,用金銀做窗戶。殿堂內裝有美玉制的屏風,紫色的綃帳。

這付屏風本是當年宰相楊國忠心愛的至寶,上面雕刻著前朝美女妓樂圖,另外用水晶作壓簾的飾具,還用碧色寶石串成串作裝飾。它制作的精致巧妙,完全是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紫綃帳是從南海溪洞的酋長那兒得到的,是用絞綃一類織物制作的。既輕疏又非常的薄,掛在那邊就像什么也沒掛一樣。雖然在天寒地凍的時節,風也吹不進帳子里面;就是在盛夏酷暑,帳子里自然清涼。

它的顏色隱隱約約的,讓你都看不出來掛有帳子,都說元載的臥室里有紫氣呢。其余的,如服飾、古玩、用具,也都特別的奢華,都效仿帝王之家的排場。元載還在蕓輝堂前修造了一座水池,用瑪瑙和帶紋理的石頭壘砌池塘的堤岸。池中植有蘋陽花,象白蘋一類,它開的花紅而大,象牡丹。還植有碧芙蓉,香潔萏萏,都比一般的芙蓉、荷花長得高大壯偉。

一天閑暇時,元載依著欄桿觀賞池中的花草。忽然聽到清亮的歌聲,象十四五歲的少女唱的,唱的歌曲是《玉樹后庭花》。元載非常驚異,不知道這歌聲來自哪里。待仔細審聽辨識,乃是從池中芙蓉里發出來的。他俯身察看,聽到有喘氣的聲音。元載非常疑忌這件事,立即將芙蓉花剖開看,什么也沒有見到。他不讓家里人對外講這件事。等到元載獲罪被處死后,將他的家中童仆遣送到平廬為兵卒,人們才知道這件事。

龍髯拂塵

元載有一把龍髯拂塵,顏色絳紫,象熟透了的桑椹。這把拂塵長約三尺,用水晶石制作塵柄,雕刻紅玉作環鈕。到刮風下雨天氣晦暗時,或者到水邊將它沾濕了,則光彩搖動著,拂塵上的龍髯奮然立起來像發怒的樣子。將它放在廳堂中,到了夜晚蚊子和蚋等不敢靠前。

將它拂出聲音來,那么雞犬牛馬聽到后沒有不驚恐逃離的。如果將它垂放在池潭旁邊,那么魚鱉蝦蟹,都俯首來到近前,將水噴灑向空中,立即形成長三五尺的瀑布,而且一點也不斷流。如果燒燕子肉來薰它,就會生出煙來如云似霧。后來,皇上得知這把拂塵的奇異后,元載不得不將它進獻到宮中。元載自己說過這把拂塵是從洞庭湖一位叫張知和的道士那里得到的。

薛瑤英

元載有個最寵愛的小妾叫薛瑤英,能歌善舞,玉質仙姿。而且肌膚香艷,體態輕盈。就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旋波、移光,漢代的趙飛燕,晉代的綠珠,都不及她的美麗嬌娜。薛瑤英的母親趙娟,原是岐王的愛妾,后來再嫁薛家,生了薛瑤英。她從小就給薛瑤英吃香料,因此薛瑤英肌體芳香。

待到薛瑤英被元載收納為妾后,寢臥的是金絲帳,鋪的是不招灰塵的褥子。卻塵褥產自勾麗國,據說是用卻塵獸毛制作的,殷紅色,異常光亮柔軟。穿的是龍綃織成的衣服。一件衣服沒有二三兩重,將它掛起來握在掌中不滿一把。元載認為薛瑤英身體特別輕盈嬌麗,不堪穿太重的衣服,因此才從勾麗國尋索到這種龍綃衣。

元載在世時,他只有賈至、楊炎二位好友。他們二人常常能夠親眼看到薛瑤英唱歌跳舞。賈至曾贈詩贊美薛瑤英。詩是:“舞怯銖衣重,笑疑桃臉開。方知漢武帝,虛筑避風臺?!睏钛滓沧饕皇组L詩贊美薛瑤英。這首詩是這樣的:“雪面淡娥天上女,鳳簫鸞翅欲飛去。玉釵翹碧步無塵,纖腰如柳不勝春?!?/span>

薛瑤英非常會巧笑獻媚,元載沉湎在她的妖嬈美色之中,宰相的政務也懶得去處理。而且,薛瑤英的父親薛宗本、哥哥薛從義、與她的母親趙娟,交替著出入于相府,來收索賄賂,說是給走門路。更嚴重的是,他們跟中書王吏卓倩等人互相勾結、狼狽為奸。而這些人跟元載不論提出什么要求,元載從未有過不應允的事情。當時,所有帶著錢物賄賂他們謀求官職的人,都依仗元載的威赫勢力,將薛家的人與卓倩之流當作媒介和階梯。待到元載被朝廷處死后,薛瑤英又嫁給閭里的一般人家作妻室了。評論這件事情的人認為:元載喪失美德,是從寵溺一個女人而導至來的!

書生

元載作宰相時,大白天有一個書生來求見。接見后,那書生參拜后說:“聽說你品格高尚,仁德而喜歡有才能的人。我就獻詩一篇,用來寄托我的敬意?!?/span>

詩是這樣的:“城南的路長沒有住宿的地方,荻花飄飛好象柳絮。海燕銜泥想要作窩,空屋里沒有人卻飛走了?!痹d不明白他的用意。書生出了門就不見蹤形了。后來過了一年多,元載被法辦其家也破敗了。

人際關系

父親:景昇,任員外官。

正妻:王韞秀,

王忠嗣之女。一向以兇狠暴戾聞名,放縱她的孩子元伯和等人虐害一方。

小妾:薛瑤英

兒子

長子:元伯和,先就被貶在楊州任揚州兵曹參軍。等到元載有罪,命令中使乘驛馬馳赴揚州賜元伯和死。

次子:元仲武,是祠部員外郎。

第三子:元季能,是秘書省校書郎,二人與元載妻子王氏一起被賜死。

女兒

尼姑元真一,從少就當了尼姑,被押到宮中嬪妃處做奴仆。唐德宗時,才告訴她元載死了,她哭叫跳腳倒在地上,侍從們呵斥阻止她,皇帝說“:哪有聽說父親去世了卻責備她悲傷的呢?”命令把她扶了出去。

史料索引

野史逸聞

元載在中書,有丈人自宣州貨所居來投,求一職事。中書度其人材不任職事,贈河北一函書而遣之。丈人惋怒,不得已,持書而去。既至幽州,念破產而來,止得一書,書若懇切,猶可望。乃折視之,更無一詞,唯署名而已。大悔,怒欲回。念已行數千里,試謁院僚。院僚問:"既是相公丈人,豈無緘題?"曰:"有。"判官大驚,立命謁者上白。斯須,乃有大校持箱,復請書。書既入,館之上舍,留連積月。及辭去,奉絹一千匹。(出《幽閑鼓吹》)又元載子伯和勢傾中外,福州觀察使寄樂妓十人。既至,半歲不得送。

使者窺伺門下出入頻者,有琵琶康昆侖最熟,厚遺求通。既送妓,伯和一試奏,盡以遺之。先有段和尚善琵琶,自制西梁州。昆侖求之不與。至是以樂之半贈之,乃傳焉。今曲調梁州是也。(出《幽閑鼓吹》)【譯文】元載在中書省,他的丈人把房子賣了,來投奔他,想謀一職。元載審度他的丈人,不能任職,便寫了一封致河北官員的信叫他丈人拿走了。他丈人既惋惜又很生氣,不得已,只好拿信走了。到了幽州,想到自己破產而來,只得了一封信,信若寫得懇切,還有希望,他便把信折開看了,信上沒有一句話,只有元載的署名。

他非?;诤?,想回去,可是已經走了數千里路。他便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理去拜訪院僚。院僚問,你既然是相公丈人,能沒有書信嗎?他說,有。判官(輔佐州府主官的官)大驚,立刻叫拜訪者上來講話。一會兒,有一大校捧一木箱,他便把信投入箱中。然后便請中書的丈人到上好的館舍住著。他住了一個月,才辭別而去,走時還奉贈一千匹絹。又,元載的兒子元伯和,勢力很大,朝內外知名。

福州觀察使想送給他十名樂妓,到了京城后,半年多沒辦法送到他家,派來的人便觀察他家大門經常出入的人。其中有一個善彈琵琶的康昆侖與派來的人最熟悉,便用厚禮打通他,才把樂妓送去。元伯和讓她們演奏一遍試聽,聽后不滿意,全打發走了。原先有個善彈琵琶的段和尚,他自己制了《西梁州》的樂曲,康昆侖想得到這支樂曲,他沒給康昆侖。后來,段和尚只給了康一半,便傳播開了,就是現在的曲調《梁州》。

舊唐書《元載傳》

元載,鳳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父景升,任員外官,不理產業,常居岐州。載母攜載適景升,冒姓元氏。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家貧,徒步隨鄉賦,累上不升第。天寶初,玄宗崇奉道教,下詔求明莊、老、文、列四子之學者。載策入高科,授邠州新平尉。監察御史韋鎰充使監選黔中,引載為判官,載名稍著,遷大理評事。東都留守苗晉卿又引為判官,遷大理司直。

肅宗即位,急于軍務,諸道廉使隨才擢用。時載避地江左,蘇州刺史、江東采訪使李希言表載為副,拜祠部員外郎,遷洪州刺史。兩京平,入為度支郎中。載智性敏悟,善奏對,肅宗嘉之,委以國計,俾充使江、淮,都領漕挽之任,尋加御史中丞。數月征入,遷戶部侍郎、度支使并諸道轉運使。既至朝廷,會肅宗寢疾。載與幸臣李輔國善。輔國妻元氏,載之諸宗,因是相昵狎。時輔國權傾海內,舉無違者,會選京尹,輔國乃以載兼京兆尹。

載意屬國柄,詣輔國懇辭京尹,輔國識其意,然之。翌日拜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度支轉運使如故。旬日,肅宗晏駕,代宗即位,輔國勢愈重,稱載于上前。載能伺上意,頗承恩遇,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又加銀青光祿大夫,封許昌縣子。載以度支轉運使職務繁碎,負荷且重,慮傷名,阻大位,素與劉晏相友善,乃悉以錢谷之務委之,薦晏自代,載自加營田使。李輔國罷職,又加判天下元帥行軍司馬。

廣德元年,與宰臣劉晏、裴遵慶同扈從至陜。及輿駕還宮,遵慶皆罷所任,載恩寵彌盛。輔國死,載復結內侍董秀,多與之金帛,委主書卓英倩潛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屬,載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妻王氏狠戾自專,載出朝謁,縱子伯和等游于外,上封人顧繇奏之,上方任載以政,反罪繇而已。

內侍魚朝恩負恃權寵,不與載協,載常憚之。大歷四年冬,乘間密奏朝恩專權不軌,請除之。朝恩驕橫,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聞載奏,適會于心。載遂結北軍大將同謀,以防萬慮。五年三月,朝恩伏法,度支使第五琦以朝恩黨坐累,載兼判度支,志氣自若,謂己有除惡之功,是非前賢,以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外委胥吏,內聽婦言。

城中開南北二甲第,室宇宏麗,冠絕當時。又于近郊起亭榭,所至之處,帷帳什器,皆于宿設,儲不改供。城南膏腴別墅,連疆接畛,凡數十所,婢仆曳羅綺一百余人,恣為不法,侈僭無度。江、淮方面,京輦要司,皆排去忠良,引用貪猥。士有求進者,不結子弟,則謁主書,貨賄公行,近年以來,未有其比。與王縉同列,縉方務聚財,遂睦于載,二人相得甚歡,日益縱橫。代宗盡察其跡,以載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載嘗獨見,上誡之,不悛。

初,扈駕自陜還,與縉上表,請以河中府為中都,秋杪行幸,春首還京,以避蕃戎侵軼之患。帝初納之,遣條奏以聞。自魚朝恩就誅,志頗盈滿,遂抗表請建中都,文多不載。大略以關輔、河東等十州戶稅入奉京師,創置精兵五萬,管在中都,以威四方,辭多開合。自以為表入事行,潛遣所由吏于河中經營。

節度寄理于涇州。大歷八年,蕃戎入邠寧之后,朝議以為三輔已西,無襟帶之固,而涇州散地,不足為守。載嘗為西州刺史,知河西、隴右之要害,指畫于上前曰:“今國家西境極于潘源,吐蕃防戍在摧沙堡,而原州界其間。原州當西塞之口,接隴山之固,草肥水甘,舊壘存焉。吐蕃比毀其垣墉,棄之不居。其西則監牧故地,皆有長濠巨塹,重復深固。原州雖早霜,黍稷不藝,而有平涼附其東,獨耕一縣,可以足食。

請移京西軍戍原州,乘間筑之,貯粟一年。戎人夏牧多在青海,羽書復至,已逾月矣。今運筑并作,不二旬可畢。移子儀大軍居涇,以為根本。分兵守石門、木峽、隴山之關,北抵于河,皆連山峻嶺,寇不可越。稍置鳴沙縣、豐安軍為之羽翼,北帶靈武五城為之形勢。然后舉隴右之地以至安西,是謂斷西戎之脛,朝廷可高枕矣?!奔鎴D其地形以獻。載密使人逾隴山,入原州,量井泉,計徒庸,車乘畚鍤之器皆具。檢校左仆射田神功沮之曰:“夫興師料敵,老將所難。陛下信一書生言,舉國從之,聽誤矣?!鄙线t疑不決,會載得罪乃止。

初,六年,載條奏應緣別敕授文武六品以下,敕出后望令吏部、兵部便附甲團奏,不得檢勘,從之。時功狀奏擬,結銜多謬,載欲權歸于己,慮有司駁正。會有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載丑跡聞,載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數人悉斃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議載之短。門庭之內,非其黨與不接,平素交友,涉于道義者悉疏棄之。

代宗寬仁明恕,審其所由,凡累年,載長惡不悛,眾怒上聞。大歷十二年三月庚辰,仗下后,上御延英殿,命左金吾大將軍吳湊收載、縉于政事堂,各留系本所,并中書主事卓英倩、李待榮及載男仲武、季能并收禁,命吏部尚書劉晏訊鞫。晏以載受任樹黨,布于天下,不敢專斷,請他官共事。敕御史大夫李涵、右散騎常侍蕭昕、兵部侍郎袁傪、禮部侍郎常袞、諫議大夫杜亞同推究其狀。辯罪問端,皆出自禁中,仍遣中使詰以陰事,載、縉皆伏罪。

是日,宦官左衛將軍、知內侍省事董秀與載同惡,先載于禁中杖殺之。敕曰:“任直去邪,懸于帝典;獎善懲惡,急于時政。和鼎之寄,匪易其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載,性頗奸回,跡非正直。寵待逾分,早踐鈞衡。亮弼之功,未能經邦成務;挾邪之志,常以罔上面欺。陰托妖巫,夜行解禱,用圖非望,庶逭典章。納受贓私,貿鬻官秩。兇妻忍害,暴子侵牟,曾不提防,恣其凌虐。行僻辭矯,心狠貌恭,使沉抑之流,無因自達,賞罰差謬,罔不由茲。頃以君臣之間,重于去就,冀其遷善,掩而不言。曾無悔非,彌益兇戾,年序滋遠,釁惡貫盈。

將肅政于朝班,俾申明于憲綱,宜賜自盡。朕涉道猶淺,知人不明,理績未彰,遺闕斯眾,致茲刑辟,憫愧良深。僶俯行之,務申沮勸,凡在中外,悉朕懷焉?!庇种圃唬骸伴T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縉,附會奸邪,阿諛讒佞。據茲犯狀,罪至難容,矜以耋及,未忍加刑。俾申屈法之恩,貸以岳牧之秩??墒钩止澙ㄖ葜T軍事,守括州刺史,宜即赴任。

于戲!朕恭己南面,推誠股肱,敷求哲人,將弼予理。昧于任使,過在朕躬,無曠厥官,各慎厥職?!背?,晏等承旨,縉亦處極法,晏謂涵曰:“重刑再復,國之常典,況誅大臣,豈得不復奏!又法有首從,二人同刑,亦宜重取進止?!焙认搪犆?。及晏等復奏,上乃減縉罪從輕。

載長子伯和,先是貶在揚州兵曹參軍,載得罪,命中使馳傳于揚州賜死。次子仲武,祠部員外郎,次子季能,秘書省校書郎,并載妻王氏并賜死。女資敬寺尼真一,收入掖庭。王氏,開元中河西節度使忠嗣之女也,素以兇戾聞,恣其子伯和等為虐。伯和恃父威勢,唯以聚斂財貨,征求音樂為事。

載在相位多年,權傾四海,外方珍異,皆集其門,資貨不可勝計,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輕浮之士,奔其門者,如恐不及。名姝、異樂,禁中無者有之。兄弟各貯妓妾于室,倡優偎褻之戲,天倫同觀,略無愧恥。及得罪,行路無嗟惜者。中使董秀、主書卓英倩、李待榮及陰陽人李季連,以載之故,皆處極法。遣中官于萬年縣界黃臺鄉毀載祖及父母墳墓,斫棺棄柩,及私廟木主;并載大寧里、安仁里二宅,充修百司廨宇。以載籍沒鐘乳五百兩分賜中書門下御史臺五品已上、尚書省四品已上。

《沁園春》詞中的元載

阿袁(即陳忠遠)《沁園春.應邀出席全國政協禮堂常委會議廳首屆中國當代商會發展論壇感賦》詞:“馳逐風云,劉項英雄,總不讀書。算名廳座上,曾知牧豕;鮮花臺畔,仍戀呼盧。一旦從心,萬家駐足,滿賺金元卻膾鱸。今何日,看官商媚笑,左右歡呼。紛紛權力尋租。更多少來回九尾狐!正世多苗晉,歸心元載;時無鮑叔,青眼夷吾。秋老燈紅,夜深酒綠,閑御金風憶五湖:扁舟外,問茫茫煙水,誰識陶朱???”

按:詞中之苗晉,亦即即新舊兩《唐書》中之苗晉卿也,與元載同為唐人;此從李商隱詩稱司馬相如為“馬相如”之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