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BM效應,指賬面市值比效應,指BM值較高的公司平均月收益率高于BM值較低的公司。高BM公司通常是基本面不佳的公司,因此投資者對高BM公司的股票價值非理性地低估;低BM公司則是基本面較好的公司,因此投資者對低BM公司的股票價值非理性地高估。當過度反應得到糾正后,高BM公司將比低BM公司具有更高的收益。實際上,BM和SIZE代表的是公司的特征,簡稱“特征因素”,其代表投資者偏好,并決定收益的高低。由于投資者偏好于持有基本面較好的成長股,而厭惡持有基本面不佳的價值股,結果導致高BM公司具有較高收益。

中文名

BM效應

外文名

BM Effect

含義

賬面市值比效應

研究者

Fama和French

特點

指BM值較高的公司平均月收益率

產生原因

Black(1993),Mackinlay(1995)認為,BM效應只是特定樣本在特定檢驗期內才存在,是數據挖掘的結果。Kothari等(1995)也認為,是構造BM組合過程中出現的選擇性偏差(selectionbias)造成BM效應的存在。但Chan等(1991),Davis(1994),Fama和French(1998)等人通過檢驗美國之外的股市或拉長檢驗期后,仍發現BM效應顯著存在,從而否定了Black等人的解釋。

(Fama和French,1992,1993,1996)認為,BM代表的是一種風險因素———財務困境風險。具有困境的公司對商業周期因素如信貸條件的改變更加敏感,而高BM公司通常是盈利和銷售等基本面表現不佳的公司,財務狀況較脆弱,因此比低BM公司具有更高風險??梢?高BM公司所獲得的高收益只是對其本身高風險的補償,并非所謂不可解釋的“異象”。

觀點

(DeBont和Thaler,1987;Lakonishok等,1994)認為,BM效應的出現是由于投資者對公司基本面過度反應造成的。高BM公司通常是基本面不佳的公司,因此投資者對高BM公司的股票價值非理性地低估;低BM公司則是基本面較好的公司,因此投資者對低BM公司的股票價值非理性地高估??梢?投資者通常對基本面不佳的公司過度悲觀,對基本面優良的公司過度樂觀。當過度反應得到糾正后,高BM公司將比低BM公司具有更高的收益。

(Daniel和Titman,1997)也認為BM和SIZE不是風險因素,收益并非由風險決定的。實際上,BM和SIZE代表的是公司的特征,簡稱“特征因素”,其代表投資者偏好,并決定收益的高低。高BM公司由于基本面較差而價值被低估,故稱“價值股”;反之,低BM公司由于基本面較好而價值被高估,故稱“成長股”。由于投資者偏好于持有基本面較好的成長股,而厭惡持有基本面不佳的價值股,結果導致高BM公司具有較高收益。研究發現,BM值居中的股票在研究期間內的表現最好,因此建議投資者選取BM值居中的股票進行投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