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條件
負債經營的前提條件:
公司必須具有償付長、短期到期本息的流動資產;進行負債生產經營所獲得的資產凈利率必須大于負債利率,或者即使個別債務利息過高,但企業整體仍有利可獲;資產負債雖然高于同行業水平,但能控制權益資本不被債權人收購;舉債生產經營是在促使企業效益最大化,而不是為了借新債還舊債,造成企業財務狀況的惡性循環。這樣,負債經營才有利可圖,為此,公司應做好以下具體工作:
第一,通過合理分析,確定資金的需要量。認真確定投人產出比是籌集資金的重要步驟。公司在確定資金需要量時,不僅要注意產品的生產規模,而且要注意產品的銷售趨勢,搞好市場調查與預測,以防止盲目生產造成資金積壓。[1]
第二,要周密研究投資方向,提高投資使用效果。資金的使用范圍和項目,應避免分散,應該投入到重點產品生產中去,還要認真考慮投入多少才能起到發展生產的作用,生產出來的產品又能為公司贏得多少利潤以及償還能力,等等。
第三,公司在籌措資金時,要認真選擇負債資金的來源,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資金成本。不同的資金來源,其資金成本不同。因此,在選擇資金來源時,要考慮籌集資金的渠道和方式,這是控制資金成本的保證。
企業用股東投入的錢和從銀行借來的錢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以企業的資產等于負債加所有者權益,這個所有者權益指的就是股東投入的錢。
首先,利用負債可以擴大生產規模,如果公司收益率大于利息率的話,股東就會賺取額外的利潤。其次,同樣的投資僅來自于股東與來自于股東和債權人,進行相同的經營活動,最終得到的利潤是不同的,因為利息費用是可以稅前列支的,即利息抵稅效應。這種情況下不應當考慮支付利息問題,因為利用負債獲得的是額外利潤。
那么,既然負債經營有這么多好處,企業為什么不空手套白狼,全部利用負債經營呢?從公司角度來看,借債越多,需要定期償還的利息越多,一旦由于某種原因不能按時還上,企業破產的風險會很大。即負債越多,財務風險越大。負債經營還有一個前提是企業資產的收益率要大于利息率,對我國的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面對各種稅費、壓力和競爭,利潤早已如薄冰一般,所以這一點并不容易做到。從債權人角度來看,他們絕對不會輕易放債,資產負債率過高的企業不放,經營風險過大的企業不放。即使放,根據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原則,利率也會高的出奇。
當企業要貸款時,銀行會考察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用資產來償債,所以銀行會考察企業資產的價值或資產與負債的比率。這里需要區分短期和長期負債,這兩者是不同的。企業真正需要償還的其實只有短期負債(包括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這些短期負債用什么來償還呢?流動資產,當然逼急了也會賣長期資產。所以,銀行要考察的是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用來還債的是流動資產或者說變現能力比較強的流動資產,變現能力一般用周轉率來考查。銀行當然不會無視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總資產一百萬的公司要貸一億的長期借款明顯是不可能的??疾扉L期償債能力,銀行會看看企業的長期資本有多少,也就是股東投入的錢和長期資產的和,流動資產一般用來償還流動負債,故不考慮。這個時候,長期資本負債率這個指標就很重要,長期資本負債率=非流動負債/(長期資產+股東權益)。
負債經營對于企業來說猶如“帶刺的玫瑰”,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焦點是如何得到“玫瑰的芳香”,而不被扎傷。負債經營對于公司經營的好處主要體現在增加公司收益,較快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和增加資本結構的彈性。而負債經營對于公司經營不利方面主要體現在具有財務風險,償債風險等。如何發揮負債經營的優勢,減少負債經營風險,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難題。從一般原理出發,適度的負債經營有利于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的實現,是一種積極而進取的經營風格。但負債經營比例究竟應該多高,這是最佳資本結構確定中的關鍵問題,也是一個沒有普遍適用模式的難題。公司必須從自身環境的綜合分析出發,進行全盤考慮。
分類
1.負債按其償還期限的長短可區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流動負債,是指企業須在一年內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動用流動資產或舉借新的流動負債來償付的債務。流動負債按應付金額是否肯定可分為:(1)應付金額肯定的負債;(2)應付金額視經營成果而定的流動負債;(3)應付金額須估計的流動負債;(4)或有負債。長期負債,是指企業向金融機構或其他單位借人的償還期超過一年或長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的借款。長期借款按償還方式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二是分期還本分息;三是分期付息到期還本。
2.負債按其形成可區分為借款性負債和自發性負債。借款性負債,是指企業在籌資過程中有意識地主動增加的負債,如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等形成的負債。自發性負債,是指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進行而自動形成和增加的負債,如應交稅金、應付福利費、應付工資、應獲利潤、其他應付款和預提費用等。
3.負債按其是否肯定可區分為實有負債和或有負債。實有負債是指事實上已經發生,企業必定要承擔償還義務。
優勢
負債經營能給公司的所有者帶來收益上的好處,對于企業的所有者來說,負債經營的優勢是明顯的。
1.能有效地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對于資金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債權性投資的收益率固定,能到期收回本金,企業采用借入資金方式籌集資金,一般要承擔較大風險,但相對而言,付出的資金成本較低。企業采用權益資金的方式籌集資金,財務風險小,但付出的資金成本相對較高。對投資人來說,債權性投資風險比股權性投資小,投資人相應地所要求的報酬率也低。于是,對于企業來說,負債籌資的資金成本就低于權益資本籌資的資金成本。
另一方面,負債經營可以從“稅收屏障”受益。由于負債籌資的利息支出是稅前支付,使企業能獲得減少納稅的好處,實際負擔的債務利息低于其投資者支付的利息。在這兩個方面因素影響下,在資金總額一定時,一定比例的負債經營能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2.能給所有者帶來“杠桿效應”
由于對債權人支付的利息是一項與企業盈利水平高低無關的固定支出,在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發生變動時,會給每股收益帶來幅度更大的波動,這即財務管理中經營論及的“財務杠桿效應”。由于這種杠桿效應的存在,在企業的資本收益率大于負債利率時所有者的收益率即權益資本收益率能在資本收益率增加時獲得更大程度的增加,因此,一定程度的負債經營對于較快地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3.能使企業從通貨膨脹中獲益
在通貨膨脹環境中,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而企業負債的償還仍然以賬面價值為標準而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樣,企業實際償還款項的真實價值必然低于其所借入款項的真實價值,使企業獲得貨幣貶值的好處。
4.有利于企業控制權的保持
在企業面臨新的籌資決策中,如果以發行股票等方式籌集權益資本,勢必帶來股權的分散,影響到現有股東對于企業的控制權。而負債籌資在增加企業資金來源的同時不影響到企業控制權,有利于保持現有股東對于企業的控制。
風險
負債經營能給公司的所有者帶來收益上的好處,但同時又增大了經營風險。從負債經營的優勢分析,負債經營能在保持現有股東的控制權前提下帶來股東財富的較快增長,因此,資本市場上對于企業以及管理者是否有進取心的一個重要衡量標志即是其負債經營的程度。但是“物極必反”,過度的負債經營又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極大的危害。這種危害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負債經營本身所含有的風險因素。
1.“杠桿效應”對權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
通過上述分析得知,財務杠桿效應能有效地提高權益資本收益率,但風險與收益是一對孿生兄弟,杠桿效應同樣可能帶來權益資本收益率的大幅度下滑。當企業面臨經濟發展的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帶來的經營困境時,由于固定額度的利息負擔,在企業資本收益率下降時權益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2.無力償付債務風險
對于負債性籌資,企業負有到期償還本金的法定責任。如果企業用負債進行的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率;或者企業整體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惡化;或者企業短期資金運作不當等,這些因素都會使負債經營不僅造成上述的權益資本收益率大幅度下降,而且還會使企業面臨無力償債的風險。其結果不僅導致企業資金緊張。影響企業信譽,嚴重的還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3.再籌資風險
由于負債經營使企業的負債率增大,對債權人的債權保證程度降低,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負債籌資的能力,使未來籌資成本增加,籌資難度加大。
發展狀況
負債經營的發展狀況:
資源在不同人的手上,其利用效率是有差別的。好的制度就是把資源從使用效率低的人手上轉移到使用效率高的人手上,這種轉移有兩種途徑,一種就是負債經營,一種就是股權融資。其中,負債的方式居于絕對主導地位。兩個數據可以比較:2011年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7.47萬億元,2011年滬深股市IPO融資總額2861億元,前者是后者的26倍。當然,負債還包括企業直接向私人募資,股權融資也不僅僅限于IPO,還有各種風險投資以及民間資本入股等等。但是上述兩個數字的比較還是基本能說明問題:負債是推動社會資源集中利的主要手段。
主要特點
第一是融資速度快。通過舉借債務方式能夠較容易地獲得資金,限制性條款較少且程序較為便捷。第二是融資富有彈性。通過舉借債務方式取得資金,自主性較強,資金使用較為靈活,富有彈性。第三是融資成本低。通過舉債方法融資只需憑借商業信用的優越性,無需其他費用或者辦理其他手續,融資成本較低,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第四是融資風險較高。負債融資到期償還本息,若資金安排不當,就會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此外,利率波動等因素也會影響企業的財務支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