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自白》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發表于1949年。作品帶有自傳性質,描述了主人公“我”的成長歷程,以及復雜的心理活動?!都倜孀园住凡粌H在文學上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而且由于其存在著一些能夠清晰反映出三島隱藏著的那一面的緣故,它還是一部重要的作品?!都倜孀园住穼⑴c少年時期快樂的欲望相連的性愿望,極其正確而冷靜地加以整理、表現,并將它作品化?!都倜孀园住吩谌毡疚膶W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被評價為“三島文學的核心和根子”。

書名

假面自白

別名

假面的告白

作者

[日]三島由紀夫

類別

圖書 > 小說 > 外國小說

譯者

唐月梅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頁數

165頁

開本

16開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32744398

外文名稱

仮面の告白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說

發表時間

1949年7月

字數

108000

內容簡介

三島由紀夫的成名作,發表于1949年,中篇小說,通過倒錯的內向型自白來對內心進行理智的探索,從一種社會心理的壓抑出發,來對抗傳統的道德、秩序和價值觀的束縛。作品的特色在于內外交錯、不拘泥于事實,完全憑主人公的意識軌跡構成。[1]

作品首先敘述“我”的出生和家庭狀況,而后將讀者引入“我”五歲時光怪陸離的內心世界,進而描寫“我”青春期大膽的心理?!拔摇睂μ焐腻钊醺械叫呃?,戀慕強健而富于野性的體魄,立志進行精神上的自我鍛煉,但肉體的成長總令人不滿。戰時,“我”懷著嘗試戀愛的心態接近異性,終于和同學之妹園子戀愛,但卻因為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而導致關系結束。戰后,園子與別人結婚,但“我”卻試圖仍與她偷偷約會,嘗試完全舍棄肉欲的精神戀愛。

創作背景

《假面自白》問世于戰后混亂時期,面對戰后一切價值顛倒,傳統道德軟弱無力的現狀,三島由紀夫精神極度空虛失落,為了擺脫精神危機創作了這部作品。

人物介紹

“我”

“我”是《假面自白》中的主人公。作品在描寫了“我”的誕生和家庭整體狀況之后,展示了幼兒時期“我”那難以置信且極富詭異的內心世界。兒時的“我”曾偏執地認為看到過自己嬰兒澡盆邊上閃爍著的微弱光亮,就算長輩說“我”是出生在夜晚,可是“我”仍然固執的認為就算是在夜晚,在嬰兒的澡盆邊也會肯定會有陽光的照射,從這一點可以初步看出“我”幼小心理中的唯美主義情愫和自戀情結。甚至也有學者認為這是三島杜撰的表述,以展示自己非凡的出身經歷:五歲時便開始迷戀挑糞工下半身的輪廓和檢票員的金扣制服,沉迷于拉練回營的士兵身上的汗味;沉醉于王爾德《漁夫與金魚》中緊抱美人魚死去的年輕漁夫的尸體,以及自己狂熱地裝扮天圣魔術師??梢钥闯觥拔摇卑盐萃獾默F實生活與自身幻想中的東西相交織,甚至感受到了一種“悲劇性的東西”,進而陷入苦惱逆反的病態心理。

會議近江

《假面自白》中的會議近江是三島由紀夫所塑造的一位英朗俊美的孤傲者典型,也是主人公“我”產生第一次性倒錯并體會到戀愛滋味的對象。近江所具有的形象特征是:肉體美,叛逆,冷酷。三島由紀夫是這樣描寫近江的第一次出場:“他(近江)曾經留級兩三次,骨骼出眾,臉龐的輪廓也出眾,仿佛染上了一種特權的青春氣息。他無故輕蔑的天性是高雅的。在他看來,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不值得輕蔑的。優秀生有優秀生的事,教師有教師的事,警察有警察的事,大學生有大學生的事,公司職員有公司職員的事,就是遭他用輕蔑的眼光來評定和嘲笑也無可奈何?!眰儚纳厦娴拿枋鲋?,近江的形象已經很鮮明了,他是一位“問題”學生,是完全按照自己意志自由生活的叛逆者,把自己的青春當成賭注,無視社會和周圍人的關注。近江之所以會引起三島及其同學們得注意,是因為戰時日本中學教育奉行的是軍國主義,提倡以效忠天皇,誓死保護天皇為宗旨,嚴重壓制學生們的個性。黑暗窒息的校園環境使得原本孤獨悲觀的“我”更加向往死亡,認為一切都毫無意義。因此,近江以孤傲俊美的叛逆形象出現,頃刻吸引了“我”和同學們的注意。而“我”的內心也迎來了一次全新的解放,在燦爛陽光一般的近江面前找到了心目中的男性美化身。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在《假面的告白》中,三島描寫了三次性倒錯意識的發生。第一次是在描寫幼時內心世界所激發的官能欲望而自我陶醉,最終對著圣巴賽斯蒂安的畫像引發出第一次“惡習”。我的血液在沸騰,我的器官浮現出怒色。巨大的、行將脹裂的我的這一部分,前所未有地激烈地等待著我的使用,我的手不知不覺地開始了不是受誰教唆的動作?!?。在《假面自白》中三島對圣塞巴斯蒂安進行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和官能性的描寫,其裸露的身體“惟有青春,惟有閃光,惟有美,惟有逸樂”,圣者的殉教表現出的不是悲慘,而是從肉體折磨中得到了永恒的愉悅。死亡在他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三島強烈的感受到青春和力量之美與殘酷的死亡之間的沖突,三島渴望成為這樣的男人,同時也希望被這樣的男人所愛,內心充滿了難以消除的矛盾,也就是倒錯的沖動。

死亡意識是《假面自白》中的另一條重要線索,貫穿于三島的創作中。但三島筆下的死亡不是代表恐怖,而是代表一種使人向往的美。三島憧憬死亡,特別是像圣塞巴斯蒂安般的殉教死。在小說中“我”小時候在玩打仗游戲的時候常常希望被打死,“我想象著自己扭曲身軀倒下去的摸樣,覺得異常高興。在自我被擊斃的狀態下涌出一股不可言喻的愉快感?!薄拔摇边€對童話世界里王子的死有特殊濃厚的興趣,“我涉獵了孩子們所能觸及的所有童話故事。但是,我不愛公主。我只愛王子,更愛遭殺害的王子們、遭死亡命運的王子們。我愛所有遭殺害的年輕人?!?/span>

三島不僅耽于幻想死亡,還有對生的執著渴望。比如遇到空襲的時候比其他人更迅速的躲進防空洞中等,“我的另一個聲音突然出現了:我本來就不曾想過死,哪怕是一次也罷。這句話,給我解開了羞恥的繩結?!?/span>

死亡是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一個顯著特征,日本人深信“變化無?!?,“生為夢幻,死為常往”。因此“三島認為死是生的出發點。于是他通過生生死死的輪回來尋找歸宿,尤其是對死的述懷充滿了悔恨與諦念,帶來了肯定與否定的二重性,最終一切皆空?!?/span>

藝術特色

《假面自白》里沒有偽善、偏見、自我辯解,更沒有沉溺于性行為和死亡暴力,更多的是作者冷靜而自覺地認識和把握人生及人性的本質,并以大膽而客觀自白的形式,將其表現到了極致,進而在文學上將自己深藏在內心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憧憬升華為藝術美。讀者在這篇作品里摘掉假面,就可以看到“赤裸裸的真實”自白的的真面。

作品評價

評論家奧野健男認為“《假面自白》是三島文學中最優秀的重要作品。不僅如此,它是在日本文學史上具有劃時期意義的作品”?!八喼笔侨龒u文學的核心和根子”。連一向對三島的作品嗤之以鼻的中村光夫,也改寫了負150分的記錄,而給予肯定的評價。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三島由紀夫

譯者:唐月梅

三島由紀夫(1925—1970)是日本著名作家,怪異鬼才,“日本傳統文學的驕子”,兩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為該獎候選人。日本著名比較文學研究家千葉宣一認為三島與普魯斯特、喬伊斯、托馬斯·曼齊名,是二十世紀四大代表作家之一。美國的日本文學研究權威唐納德·金認為三島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天才作家”。三島在文學上探索著多種的藝術道路,集浪漫、唯美與古典主義于一身,特別是采取日本古典主義與希臘古典主義結合的創作方法,描寫男性的生與死的美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是各方公認的。在美學的追求上,三島著力于對深層心理的挖掘,從隱微的頹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實。以生活為題材向藝術挑戰,以肉體為本向精神挑戰,這便是三島作品的真正意義。三島主要代表作品有《金閣寺》、《潮騷》、《假面的告白》、《春雪》、《奔馬》、《禁色》、《鏡子之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