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即楚國的君王,在文學作品中多指在陽臺夢遇巫山神女的楚懷王或楚襄王。楚王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楚國國君的稱呼,因為楚國八百年歷史悠久,楚國歷代國王聲名顯赫在秦朝復滅以后也被各個朝代當做爵位封號。秦代以后的歷代封王中,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

中文名

楚王

別名

大王

國籍

中國

民族

楚、華夏

主要成就

青銅器,音樂,農耕,建筑,自由制度

所處時代

中國古代

出生地

楚地

主要作品

問鼎中原

【釋義】

楚國的君王。文學作品中多指在陽臺夢遇巫山神女的楚懷王或楚襄王。

辭海解釋

【詞語】:楚王【英文】:kingofchu【注音】:chǔwáng

【釋義】:楚國的君王,屬于熊氏家族集團?!疚膶W作品】多指在陽臺夢遇巫山神女的楚懷王或楚襄王。

周朝楚王

周朝楚王是指楚國從楚君熊渠開始稱王,其后子孫為了藐視對抗周室,在楚武王時期第二次自立為王,【韓非子】一書稱楚武王的哥哥為楚厲王。而司馬遷【史記】并無此記載,可能是楚武王稱王后所追謚的王號。

秦末楚王

陳勝

陳勝,字涉,楚國陽城(今河南省方城縣東孟洼村)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后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后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而死,陳勝死后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后,追封陳勝為“隱王”。[1]

襄疆

陳勝起兵后,兵分多路進攻,部將葛嬰進軍楚國舊地,由于葛嬰不知道陳勝自立為楚王,于是便立了原楚國王室后裔襄疆為楚王,統領楚地。后來葛嬰聽說陳勝為楚王后,便殺死襄疆,并向陳勝稟報,但是被陳勝所殺。

景駒

陳勝被殺后,秦嘉在彭城自立為大司馬,擁立楚國王室后裔景駒為楚王。四月,原楚國貴族項梁借口景駒、秦嘉背叛陳王,大逆無道,派英布打敗秦嘉,并將景駒、秦嘉殺死。

西楚楚王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后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巨鹿之戰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秦亡后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后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長江段西)邊自刎。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霸王”一詞,源自項羽。項羽至今為止一直被評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勇猛的著名武將,稱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楚王問鼎

楚國的王族來自中原。西周前期,居于江漢的楚國甚弱,不聞于諸侯。西周后期,楚國始大,周王在楚國北部漢水之陽設立姬姓諸國,以遏制楚國向北發展。春秋時期,王室衰微,楚國開始開疆拓土,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自立為武王,斷絕與周王室的朝貢關系。接著歷代楚王勵精圖治,荊蠻之地盡為楚有,漢陽諸姬或降或滅。齊桓公時,率諸侯伐楚,楚成王使大夫屈完與諸侯會盟于召陵,諸侯退兵。齊桓公卒,宋襄公欲謀霸,召楚成王,楚王大怒,率軍破宋,俘獲宋襄公而后釋之。不久,晉、楚大戰于城濮,楚師敗績。

公元前626年,楚太子商臣逼死楚成王而即位,是為楚穆王。十二年后,穆王卒,其子旅即位,是為楚莊王。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大臣伍舉、蘇從進諫。伍舉說:“有鳥停于高岡,三年不飛不鳴,是何鳥也?”莊王說:“三年不動,將定意志;不飛,將長羽翼;不鳴,將覽民則?!庇终f:“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庇谑乔f王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國人大悅。國內大治后,楚莊王開始與各諸侯強國逐鹿中原。在他即位的第六年,楚軍大敗晉軍于北林(今新鄭);次年,楚王助鄭國大敗宋國于大棘(今睢縣南)。

公元前606年,為周定王元年,楚莊王八年。莊王親征,討伐陸渾之戎。陸渾之戎是姜戎的一支,是不同于華夏族的少數民族。陸渾之戎原住在西北的瓜州,由于不臣服于秦國,秦國率兵驅逐之。晉獻公認為,姜戎是炎帝后裔,應與華夏族同等待之。于是把伊水中上游的山地封賜給姜戎。于是姜戎立國于伊水,熊耳山區盡為戎地。陸渾之戎成為楚國北擴的重大障礙,楚莊王決定武力剿滅。陸渾之戎生性剽悍,習于騎戰,但不習于戰陣兵法。楚軍長驅直入,大破陸渾之戎。楚軍到達洛水,楚莊王在洛水之濱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欲以威嚇天子,與周分割天下。

楚軍閱兵于周疆的消息傳到洛邑,周王室極為恐慌。周大夫王孫滿請求慰勞楚王,以觀其動靜,周定王許之。王孫滿素有賢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到達洛水之南,見楚軍營帳相連,甲胄鮮明,楚王居于中帳,不降階相迎。王孫滿見楚王,致天子勞師之意。楚王問:“九鼎在周,其大小輕重如何?”王孫滿見楚王問鼎,知其有滅周之心,遂從容對道:“欲一統天下,在德不在鼎。昔大禹有德,各方朝貢,獻金九牧,以鑄九鼎。桀有昏德,鼎遷于商。商紂暴虐,鼎遷于周。成王定鼎于郟鄏(洛邑),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受命于天。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聞此,知取代周王室權力的時機還不成熟,于是整師而退。

楚國姓氏

中文中的姓氏一詞,最早時其“姓”與“氏”不同。姓產生在前,氏產生于后?!靶铡钡谋疽馐桥松淖优?,在母系社會,同一個母親所生的子女就是同姓;在父系社會,姓則隨父親。隨著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這個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散居各處。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也就是說,姓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稱號,而氏則是從姓中派生出來的分支。姓產生后,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后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

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命氏,因此會出現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現象。在周朝以前,貴族除了有姓之外,還往往以國、官位為氏。而一般人沒有姓,也沒有氏。當時只有諸侯國的國君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則是賜封了土地以后才有。貴族獲得氏的方式有:以國名為氏以邑名為氏以官名為氏以職業名為氏以住地之名為氏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緣關系遠近之稱為氏以貴族的字為氏。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

氏用來區別貴賤,貴族有氏,貧民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別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則可以通婚。后來在中國一直保持了這種傳統,同姓之人通婚被視為禁忌。直到現代,這種傳統才被逐漸打破,但是許多地方民間仍然不贊成同姓通婚。春秋戰國時,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發生根本變革。這時氏開始轉變為姓。戰國以后,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為民眾的通稱。這反映了貴族的沒落,平民地位的上升。

秦漢以后,姓與氏合一,遂稱“姓氏”。楚王姓羋熊氏羋姓后來形成了很多其他的姓氏:熊氏,商末鬻熊(周文王老師)之后,楚國君王姓氏,國君以熊為國姓,屬于正統姓氏。景氏,出自春秋時期的楚國公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來的姓氏。相傳,景差是楚國貴族,人仕后官至大夫,子孫為了加以紀念,便以他的名字為姓,成為最早的一批景姓人。昭氏,羋姓,楚公族也,以族為氏。

《楚辭》云:昭、屈、景,楚之三族也。伍氏,羋姓,楚大夫伍參之后也。能氏,楚熊摯之后,避難改為能氏。鬻氏,羋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后也。班氏,羋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為虎所乳,謂虎有斑紋,因以為氏。翠氏,羋姓,楚將景翠之后。苗氏,源出于羋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成氏,羋姓,春秋時期,楚國君的兒子字成虎,他的后世子孫取其“成”字為姓,亦稱成氏。建氏,羋姓,楚太子建之后。

屈氏,羋姓,楚公族也。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時楚武王的兒子瑕任楚國莫敖,被封在屈邑。潘氏,羋姓,周代楚國王族的后代。尚氏,姜姓,齊太公之后也?;甘?,姜姓,齊桓公之后,以謚為氏。查(2ha)氏,源于羋姓。春秋時,楚國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后代子孫稱查氏。荊氏,源出于羋姓。西周初年,楚國先君熊繹被封在荊山一帶,國號為荊,直到春秋初期才改為楚國。楚文王以前的荊君,有庶出子孫以國號為姓,稱荊氏。莊氏,春秋時楚國君旅,死后謚號為“莊”,他的后世子孫以其謚號為姓。

魏晉楚王

曹魏楚王

曹操之子曹彪(195-251),三國時魏國人,字朱虎,216年,曹彪被封為壽春侯。221年,曹彪進爵,升遷為汝陽公。魏國立,222年為弋陽王,同年升吳王。魏明帝即位,升遷,封為白馬。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封楚王。251年,太尉王凌謀劃立曹彪為帝,卻被司馬懿識破。因同謀罪,被司馬懿賜死,妃及諸子皆免為庶人。

西晉楚王

楚隱王司馬瑋

楚隱王司馬瑋,晉武帝第五子,八王之亂的代表人物,后被惠帝皇后賈后所殺。

司馬瑋(公元271年~公元291年6月13日),字彥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五子,晉惠帝司馬衷之弟,是八王之亂代表人物。晉永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晉皇室諸王爭奪中央朝權的作戰,其代表人物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史稱“八王之亂”。

東晉楚王

桓玄,東晉權臣,謀反,自立為楚王,后來稱帝,是為“楚武悼帝”,也稱為“桓楚武悼帝”。

南北朝楚王

劉渾,劉宋文帝第十子,封爵“武昌王”。平常喜歡作樂,一天竟然與下屬戲作繳文,自立為楚王,被人告發,自殺拓跋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之子,封“楚王”。后來改封為廣陽王。

高儼,(557年-571年),字仁威,北齊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北齊后主高緯同母弟。高緯出于妒忌居然殺了高儼,又假惺惺地追封他為楚王。(《北齊書》:“三年春正月己巳,祀南郊。辛亥,追贈故瑯邪王儼為楚王?!?、“明年三月,葬于鄴西,贈謚曰楚恭哀帝,以慰太后?!保?/span>

劉徽,中國五胡十六國前趙皇族。新興(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劉曜子。光初二年(319年)封楚王。

隋唐楚王

隋朝楚王

楚王

李子通,反隋自立為楚王,后自立為帝,國號:吳,為杜伏威所滅。

王世偉,王世充的兄長,王世充自立為帝,封他為楚王。

鄭文秀,蕭銑部將,蕭銑稱帝后,封他為楚王。

唐朝楚王

杜伏威,反隋義軍首領,降唐,封楚王,后封吳王,暴斃。

朱粲,反隋義軍首領,自稱迦樓羅王,后又自立為帝。619年正月,鬧饑荒有吃人的記錄;閏二月,降唐后被封為楚王;四月,唐朝派段確慰勞朱桀,段確在宴席上諷刺朱桀吃人,使團全部被朱桀煮而食之,投王世充。621年,王世充投降,朱桀被斬首。

李智云,唐高祖李淵第五子,李淵反隋,李智云被俘,處死。李淵稱帝后追封楚王。

李寬,唐太宗李世民第二子,過繼給李智云為子,楚王,無子。

李祐,唐太宗第五子,武德八年(公元626年),高祖詔封宜陽郡王。武德九年(公元627年),太宗詔封楚王。貞觀二年正月(公元629年),封燕王。貞觀十年正月(公元638年),封齊王。貞觀十七年(公元645年),以“謀反罪”貶為庶人,賜死。

李靈龜,唐宗室李世都之子,過繼給楚王李寬為子,楚王。子李福繼嗣,降爵為楚國公。

武士讓,武則天(又名武曌)的伯父、武士彠的兄長,武則天稱帝時,追封他為楚王。

李隆基,楚王,后登基為帝,即唐玄宗。

李俶[chù],楚王,后登基為帝,即唐代宗李豫。

李易,楚王,后薨。

趙匡凝,趙德諲子,天祐元年封楚王。

五代楚王

馬殷,后梁楚王,后來建立了“楚國”,史稱“馬楚”。

馬希聲,930年11月~932年7月。

馬希范,932年8月~947年5月。

馬希廣,47年5月~950年12月。

馬希萼,950年12月~951年9月。

馬希崇,951年9月~10月。

兩宋楚王

宋朝楚王

趙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病逝,時年23歲,追贈中書令、岐王,謚號康惠。后加贈太師,改封楚王、秦王。

趙元佐,宋太宗趙炅[jiǒng]嫡長子,被封為楚王。

趙元偁[chēng],宋太宗趙炅第七子,被封為楚恭惠王。

趙宗輔,宋英宗之兄濮安懿王第四子,被封為楚王。

趙顥,字仲明,初名仲糺,宋英宗趙曙次子,先后封安樂郡公、祁國公、東陽郡王、昌王、雍王、揚王、冀王、楚王、燕王、吳王。

鐘相,靖康二年(1127)初反,自立為楚王,后被岳飛所滅。

高遵甫,高瓊之孫,高繼勛子。由于高遵甫女是宋英宗皇后,故死后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楚王。

遼朝楚王

楚王耶律隆裕,遼景宗耶律賢第三子。

耶律涅魯古,小字耶魯綰,秦王耶律重元子。性陰狠。興宗一見,謂曰:“此子目有反相?!敝匚跏荒?,封安定郡王。十七年,進封楚王,為惕隱(官職)。清寧三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七年,知南院樞密使事,說其父重元詐病,俟車駕臨問,因行弒逆。九年秋獵,帝用耶律良之計,遣人急召涅魯古。涅魯古以事泄,遽擁兵犯行宮。南院樞密使許王耶律仁先等率宿衛士討之。涅魯古躍馬突出,為近侍詳穩渤海阿、護衛蘇射殺之。

王繼忠,本宋將,咸平六年(1003年),契丹幾萬騎兵向南侵犯,王繼忠雖勇戰,但最終被契丹俘獲。宋真宗聽到這一消息后感到震動,開始認為王繼忠已死,優詔贈大同軍節度,增加等級送給財物以幫助辦喪事,以他的四個兒子為官。景德初年,契丹請和,命令王繼忠上奏奏章,才知道他還活著。王繼忠曾附奏表請求召回他,皇帝因盟書約定各無所求,不想背叛盟約,賜詔書曉諭旨意。契丹主待王繼忠很優厚,更改他的姓名為耶律顯忠,又改名耶律宗信,封楚王,后不知王繼忠所終。

蕭孝忠,重熙十二年,封楚王,拜北院樞密使。

蕭革,《遼史》:“以北院樞密使鄭王蕭革為南院樞密使,徙封楚王?!?/span>

韓德讓(941年-1011年),賜名“耶律隆運”。統和四年(986年),率軍擊敗北宋北伐的曹彬和米信部隊,被封楚國公,旋即進封楚王。

蕭孝先,字延寧,小字海里。統和十八年,補祗候郎君。尚南陽公主,拜駙馬都尉。重熙初,封楚王,為北院樞密使。

西夏楚王

國相任得敬把持西夏軍政要權,脅迫夏仁宗封其為“楚王”,儀同夏主。

金朝楚王

楚王像

金顯宗完顏允恭,初封楚王,大定二年,進封為皇太子。大定二十五年六月病逝,贈謚號宣孝太子。大定二十六年,冊立太子之子完顏璟為皇太孫。章宗即位后,追謚號為體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廟號為顯宗。

明朝楚王

第一任楚昭王朱楨,1370年-1424年在位

第二任楚莊王朱孟烷[wán],1424年-1439年在位

楚王像

第三任楚憲王朱季堄[nì],1440年-1443年在位

第四任楚康王朱季埱[chù,也讀shú],1444年-1462年在位

第五任楚靖王朱均??(史書中寫作“朱均鈋(é)”),1465年-1510年在位

第六任楚端王朱榮?(“?”,讀jié),1512年-1534年在位

第七任楚愍王朱顯榕,1536年-1545年在位

第八任楚恭王朱英,1551年-1571年在位

第九任楚定王朱華奎,1580年-1643年在位